在人工智能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,每天都有大量AI研究论文发表,推动着技术前沿的突破。然而,在关注模型创新、实验数据和结论的同时,论文中一个常被读者忽略的部分——致谢(acknowledgement),实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不仅是学术规范的体现,更是对协作研究与支持网络的公开认可。
致谢部分的核心价值
AI研究,尤其是大型项目,极少由个人独立完成。它往往依赖于导师的指导、同事的讨论、机构的资源以及资金的支持。致谢部分为此提供了正式的记录空间:
- 学术诚信:明确区分直接学术贡献(如合著者)与间接支持,避免不当署名,维护研究的可信度。
- 认可协作:感谢提供关键思路、代码、数据集或计算资源(如GPU服务器)的同行或团队,体现了开放科学的精神。
- 记录支持网络:向提供资金资助的机构(如国家科学基金、企业研究院)致谢,是获得研究经费的常规要求。
如何撰写一份得体的AI论文致谢
一份优秀的致谢应真诚、具体且简洁。
- 遵循惯例,顺序清晰:通常首先感谢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(注明基金编号),然后感谢导师和同事的专业指导,最后感谢审稿人或提供非专业支持的个人(如家人)。
- 具体而非空泛:避免“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”这样的笼统表述。应具体说明被感谢者的贡献,例如:“感谢XX博士在Transformer模型调试中提供的宝贵建议”或“感谢YY机构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计算资源”。
- 保持专业与简洁:致谢是学术论文的一部分,语气应保持专业,避免过于情感化的个人叙述。同时,它不应过长,以免分散读者对核心内容的注意力。
AI领域的特殊考量
AI研究的特性使得其致谢部分有一些独特之处:
- 代码与开源库:许多研究建立在开源项目(如TensorFlow, PyTorch)之上。在致谢中提及这些项目及其维护者,是良好的学术实践。
- 数据集提供方:使用公开数据集(如ImageNet、COCO)时,对其创建者和维护团队致谢是必要的。
- 预训练模型:如果研究使用了已有的预训练模型(如BERT、GPT),致谢其发布团队也是一种认可。
总之,acknowledgement远非论文的形式主义结尾,它是学术合作生态的缩影,体现了研究者对社区的尊重与感恩。精心撰写致谢,是为整个研究故事画上一个圆满且道德的句号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转载于网络,仅个人交流学习,请勿商用。